其实很早就是用kafka了,但是一直都用的非常简单,最近写一个小功能的时候又要用到kafka,于是就花点时间好好看了一下网上关于kafka的一些文档和博客,发现了一个很不错的博客,做个记录和分享。

原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rexcheny/articles/9463979.html

作者好像是阿里员工,他在这一篇博客中对于一个常用的参数都做了详细的解释,并写了一个类可以直接使用,非常感谢。

背景

部门reorg之后,尤其是年后,大家明显变得很忙,我同时参与两个项目,一个是开发类型的,同时要做前端和后端,后端还好,是基于Django的,我之前就会。前端用的是Vue,以前从没用过,边学边做,还有一个是偏运维的,用到terraform、github action,甚至有一段时间还要考虑使用packer和ansible做系统镜像和运维的事情,这些大部分没有接触过的,都是边学边做,时间又很紧,所以年后一直很忙,都是处于想着感觉完成task的的状态,但是没太
想过任务本身,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事情

多想想为什么

上周实在是忍不了笔记本上的windows一直死机的问题,就把笔记本装了ubuntu20.04, 我其实一直在使用ubuntu(写代码方便一些,尤其是和容器相关的时候),只不过以前一般是用vmware或者virtualbox装一个虚拟机使用,这是第一次直接在笔记本上装Ubuntu系统。
不过完全离开windows之后,还是有一些不方便的,打算写个博客慢慢整理自己在ubuntu上工作的一些小技巧,既是为了分享,也是为了做一个备忘。

  • 截图
    截图不管在什么系统下都是一个很必要的功能,尤其是当团队内信息分享很频繁的时候,
    这个功能就尤为重要 Linux/Ubuntu截图神器Flameshot

  • RDP远程控制
    由于Ubuntu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有一部分工作还是要在windows上操作,
    同事推荐了一个很好的RDP工具:remmina, 用了一段时间,感觉还不错

  • VS code不能写入中文
    通过Ubuntu Software安装的VS code不能写入中文,从官网下载dep包手动安装即可。
    和开发相关的软件以及工具尽量不要通过Ubuntu Software和snap命令安装,很多都有问题。

最近由于项目需要,把以前在k8s上部署jenkins的内容整理了一下,
做了个一键部署。

详细的脚本和配置见github

以下是readme的内容.

最近项目中遇到一个需求,在Django的model中主键要带有前缀的递增类型主键,比如:exp-1, exp-2…,类似.这样,而且在所有的model中,主键里面递增的数据要唯一,不能有重复。也就是如果有A和B两个model,那么当exp-1在A中使用过之后就不允许在B中再使用。在网上找了一圈没有找到特别好的实现方法,自己写了一个,在这里做个记录。

我采用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

  1. 创建一个单独的model,里面只有一个models.AutoField类型的字段,可以确保主键中递增的数字是全局唯一的
  2. 在实际业务model中定义一个models.CharFiled类型的主键
  3. 修改save方法,为业务模型的主键加上前缀

Django是一个ORM框架,这也就使得开发者不需要写SQL,而是通过一些封装好的API就可以进行数据库操作,省去了关于各种数据库的细节问题。

get, all, filter

一直以来,在Django中通过Model进行数据库查询的时候用的最多的就是get、all和filter,比如

今天下班回来的路上在喜马拉雅上听到“雪球·财经有深度”这个节目有一段音频觉得很好,做一个分享
市值变动是一个伪命题
主要解释了为什么财经新闻中动辄就是几百上千成万亿市值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投资者应该对市值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以下是全文。

在证券市场上,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今天某某股票的市值又增加了一千亿元,或者是某某股票大跌、市值损失了八百亿,或者说今天股票市场大涨,一天增加两万亿元市值,诸如此类。
几百亿几千亿乃至几万亿市值来来去去,好像每天都在进出无数的钱。许多人就很困惑,说这么多的市值从哪里来的?我们平时做生意,费半天力气,一年都赚不到多少钱,怎么证券市场上动不动就成千上万亿呢?
实际上,我们经常见到的“市值变动多少亿”,和我们日常所说的钱,并不是一个概念,其中并没有真正千万亿金钱的增减。可以说,从人们惯常理解的、金钱增减的角度来说,“市值变动”这个资本市场经常见到的话题,其实是个伪命题。
一般来说,人们说我们增加或者减少了多少钱的时候,指的是实打实的资金增减。比如说,公司今年销售收入2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3亿元,那么除了使用一些财务技巧粉饰的情况以外,一般来说就意味着公司比去年多卖了3亿元的东西。而如果公司今年的净资产比去年增加了10亿元,那么除了一些依靠物业重估等方法带来的账面净资产变动以外,大多数时候就意味着公司今年的净资产的确比去年多了10亿元。 
但是,市值增加和减少并不是这个概念。从基本概念来说,市值并不是一笔真正的钱,而是一个乘积。而且,这个乘积并不是一个靠谱的乘积。 
从概念来说,一只股票的市值,等于这只股票的当前交易价格乘以总股数。如果说这个交易价格是由全体股东决定的,那么总市值也还反映了公司的整体价值。但是,一只股票的当前交易价格,只是由一小部分股东决定的。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就能把这件事看的很明白。假设一个公司有100亿股,其中70亿股是国资委持有的,很少在市场上交易。剩下30亿股中,有25亿股是战略性投资者持有,也很少交易。这时候,只有5亿股是在市场上经常交易的。 当这5亿股的交易价格,在最近从10元涨到了15元的时候,人们就会说,这家公司的总市值,从1,000亿元上涨到了1,500亿元。但是,真的有500亿元增加出来吗?答案是完全没有。 
一方面,比较容易理解的是,公司的销售收入、净资产、净利润、现金流,这些股东实打实所拥有的东西,都不会因为市值的改变而变化:上市公司并没有真正得到500亿元。
而另一方面,投资者所拥有的上市公司交易价值,其实也并没有真正增加了500亿元。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投资者会把市值的变动,理解为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股权价值的变化。在上述的例子里,市值增加了500亿元,意味着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价值增加了实打实的500亿元。但是,这种理解是片面和错误的。 
在上述的例子中,平时不太交易的大股东和战略投资者所持有的95%的股权,并没有在公开市场随时买卖,只有5亿股是参与日常交易的。当这5亿股日常交易的价格从10元上涨到15元时,如果大股东和战略投资者突然说,我们的95亿股也打算卖掉,那么他们往往不能以15元的价格成交:市场的流动性根本承载不了这么大的交易量。 
也就说,如果投资者把市值的变动,理解为“上市公司股权整体价值实打实的变动”,他就会被一小部分流通股价格的波动所迷惑。而总市值这个概念的问题也就在这里,它并不是用上市公司整体股权的交易价格乘以总股本的,而是用一小部分活跃交易的流通股的价格,去乘以总股本的。也就是说,对于持股占绝大多数的、没有日常参与交易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来说,他们“被一小部分流通股股东所代表了”。 
让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例子。 根据中国建设银行(A股代码601939,H股代码00939)在2021年1月的股本结构,建设银行的总股本是2,500亿股(包含优先股),其中A股流通股仅有96亿股,占总股本的不到4%。而如果我们用A股价格来计算建设银行的总市值,就意味着用4%的股东当天的报价(其实这4%的股东还不是全都天天交易),决定了整个建设银行的市值。 在建设银行的例子里,我们也能看到一个计算总市值的困惑之处:当一家公司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同时两地的交易价格还不一样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计算它的总市值?是用A股的价格乘以总股本,还是用H股的价格乘以总股本,还是以A股的价格乘以A股总股数、H股的价格乘以H股总股数? 看起来,第三种方法“最为合理”。但是,在建设银行的案例中,其发行的A股只占总股本的不到4%,H股则占96%,第三种方法显然又几乎忽略了A股股东的交易价格,这样看又显得很不合理。 鉴于不同总市值计算口径带来的巨大差异,以及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法被认为是完美的客观事实,不少数据提供商、比如Wind资讯等,直接给投资者提供了三种口径的数据。至于投资者爱用哪一种口径,自己去选就好。这就像以前有个笑话说的:年轻人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主义的就一直单身,反正最后都会后悔的。 
当然,我们在这里说,市值变动是个伪命题,并不是说市值变动一点用都没有。这里,投资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 在第一种情况里,市场上小部分流通股的股东非常冷静,给出了一个非常理智的报价,准确反映了公司的价值。这时候,市值的增减,确实说明股权价值的变动。 而在第二种情况里,流通股的股东并不冷静,他们头脑发热的一会儿报出远高于股票内在价值的高价,一会儿又报出低价。这时候,上市公司总市值的变动,也就变得没有什么意义了:它并不是真正价值的体现,而只是一小部分股东胡乱的报价与总股本相乘所得到的一个数字而已。 
那么,资本市场上天天交易的股东们一般来说冷静吗?不用我说,你也知道答案。 由于总市值实际上没有什么大用,因此在几十年里,沃伦﹒巴菲特都用公司的净资产、而不是市值,来标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真实价值。这个状况直到最近一些时候才有所改变,按巴菲特自己的说法,是因为一些会计准则的限制,导致在公司运营了几十年以后,净资产也无法完全反映公司的价值了。
那么,既然市值和市值的变动,只不过是资本市场上一小部分流通股东带着情绪化的报价与总股本的乘积,并不是实打实的金钱往来,为什么很多时候人们还经常喜欢说“某某公司市值破五千亿”、“某某公司市值一夜之间下跌八百亿”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在金融学中,而是在传播学里。当我们写了一篇文章,说“某某总股本100亿股的公司,公司今天2%的股东所交易的股价下跌8元,但是该公司另外98%的股东今天没有交易”时,这样的表述方法虽然完全精准,但是听起来一点都不酷炫。而如果我们说“某某公司今天市值灰飞烟灭800亿元”,虽然说的是完全一件事,但是相信我,这样的文章阅读量会大得多得多。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市值变动是个伪命题了吗? 

小目标

为什么会设置“小目标”


人生大事

今年结婚了

工作变动

焦虑

因为从事IT行业,一方面由于自己的一些经历,另一方面网络上充斥着关于中年危机的说法(虽然我毕业才三年,还谈不上中年这个说法),所以我一直比较有危机感,担心也许有一天就被这个时代和行业甩开了,也许还算不上焦虑,但是总感觉心头一直有一个东西在鞭笞我。所以我除了在工作,业余时间很多时候也是在学习一些技术方面的东西,且不评论这些“学习”到底有没有作用,但是他们起码占据了我非常多的时间,甚至在周末的时候不愿意回老家看看父母和亲戚(开车需要2-3个小时),觉得这样也浪费了很多时间,更不要说陪老婆逛街这样的事情了,所以有的时候虽然陪老婆去逛街了,但是其实心里是不愿意的,逛街的过程中也不能真的放松心态好好娱乐一下,总想着赶紧买好东西然后回家,但是估计天下老婆都是一样的,总是慢慢逛,一家店一家店的逛……

越学习,见识越短浅

最近在看极客时间上一门关于django的课程,感觉讲的还挺好的,
知道了很多以前不会用的功能,尤其是关于django admin后台管理
的功能。

个人感觉主讲人对于django的特性非常熟悉,但是在讲课的时候不
是很注重一些技术细节的讲解,可能在主讲人看来那是很简单的,
但是这样导致对于新人来说这门课不是那么的友好,不过总体还不错,
值得推荐,目前还在更新,会一点点django基础但是又不深入的小
伙伴可以考虑一下,下面是我的购买链接,如果正好要买的小伙伴
可以从我的二维码进去~

极客时间--django

关于本次推广

其实就是“五斗米折腰”,想挣点‘外快’呗。不过这个确实也是互惠互利的事情,通过推广链接买的产品会比自己直接的买的便宜一点。
使用方法:通过链接点进去,然后在这个链接里面登录,这样就可以享受优惠了

推广的内容

0%